“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正规线上股票配资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当前,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2035年我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建成文化强国。为确保实现这一目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将“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列为全会主题“七个聚焦”之一,提出了文化领域深化改革的目标要求,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做出了具体战略部署。
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服务日趋精细化优质化;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整体规模和实力快速提升;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文化市场日益繁荣;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弘扬;新时代中国形象更加可信可爱可敬;文化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渐形成。这些成就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强国建设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仍有待提高。其次,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再次,文化创新能力不足。另外,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进文化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决议》围绕价值引领、文化供给、网络治理和国际传播四个领域,为接下来的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作出了具体安排。
价值引领: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二十大报告在充分肯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我们经受住了来自意识形态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的同时,也指出,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不少挑战”。要高度重视,打好主动仗,防患于未然。
围绕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决定》部署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从哲学社会科学、舆论工作,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制度化。部署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提高全民族文明程度。
文化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决定》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领域国资国企和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以及文艺创作、文化与市场、文化与科技、文化与各领域的监管备案、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旅深度融合等方面进行专门部署。
通过改革,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文化获得感、幸福感;通过改革,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确保优质文化服务直达群众家门口;通过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文化工作者提供更自由的创作环境,推出更多高质量的文化作品和文化服务;通过改革,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通过改革,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创新多元化文化表达和文化传播方式,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打造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一代喜闻乐见而又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产品;通过改革,保护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让人民群众能够持续在优秀文化中获得更丰富的精神滋养;通过改革,为文旅深度融合带来新动力。
网络治理:营造清朗网络生态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空间日益成为亿万民众生产生活的新空间。“谁都不愿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间。”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空间。《决定》围绕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部署深化网络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为推动形成一套更加科学、高效、有序的网络治理新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当前科技领域最具颠覆性与引领性的创新力量之一,其迅猛发展,为网络综合治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多年的深耕细作,为我们迎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奠定了基础。然而,面对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传统的技术路径与建设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都站在了体系性重构和创新再造的重要关头。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勇于打破陈规,更要积极拥抱变革,以创新的姿态和前瞻性的视野,推动文化建设全面革新与升级。
国际传播: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
一个大国发展兴盛,必然要求文化传播力、文明影响力大幅提升,形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尤其是当前世界正步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其间,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以及难以预见的因素显著增多,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多变。面对在国际传播领域相对弱势的地位,中国需要采取积极主动的策略来应对挑战并有效发声。《决定》部署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等。为的就是要创新出既根植于本土又易于国际受众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与新表述,生动讲述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成就与动人故事,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塑造我们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迫切召唤着我们前行。面对这一历史性的使命,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改革为动力,勇担重任,以更为坚定的文化自信,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起磅礴伟力。
(作者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正规线上股票配资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盛配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