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三餐是人们追求的幸福图景,吃得好、吃得营养牛股配资,更是实现“健康中国”的源泉。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虽然营养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但我们仍面临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的状况。此外,营养性疾病多发、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问题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活性肽的价值受到营养学界的高度关注,含有活性肽成分的食品、饮料成为功能性食品消费的一个热点。
如何实现营养均衡?什么样的营养才是真正的“国民好营养”?活性肽如何助力人体营养与健康?活性肽对运动人群提升运动表现与体力恢复有何帮助?......
9月2日,在由《中国经营报》主办的《名医面对面》健康科普栏目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中国营养学会党委书记、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副理事长、博士生导师丁钢强主任医师和三生(中国)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生公司”)首席科学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后导师贾福怀一同做客直播间,就上述问题答疑解惑。
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
“民以食为天”,吃不仅为人类维持生命、生长发育提供基本营养,吃得科学、合理还能保障人体营养充足,有效预防慢性病的发生。也因此,营养均衡至关重要。
丁钢强是我国营养学界的权威专家。他表示,营养均衡也称为平衡膳食,其核心在于通过合理搭配日常膳食,确保每日摄入的食物种类与数量均能满足身体对各类营养素的全面而均衡的需求。
作为我国实施和推动食物合理消费及改善人群健康目标的一个重要指导意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明确提出了8个膳食基本原则,首要的一个就是“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丁钢强介绍称,这一原则要求每人每天应摄入至少12种不同的食物,每周则要摄入25种以上食物,通过膳食的多样化,确保身体能够获取到多种不同的营养素。
此外,在保证食物种类多样性的同时,还需要根据个人的能量需求,合理安排每种食物的摄入量。
“这意味着,在摄入食物时,不仅要注重种类的多样性,还要关注量的合理性,以确保各种营养素的比例和总量符合身体的实际需求。”丁钢强强调,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才能认为达到了营养均衡的目标。
然而,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现状,提示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亟须改善。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近日公开表示,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依然在上升,疾病负担不容乐观。目前,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3.3亿人,每年约458万人死于心血管病。
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原因有很多,但超重或肥胖,是心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公开资料显示,超重或肥胖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是正常人的1.2—3倍。
“营养过剩,是个相对的概念,由于运动比较少,能量消耗比较低,若每天人体摄入的热量大于消耗和生理需要的热量,就会产生能量过剩的问题。”丁钢强说,能量过剩的后果之一就是超重和肥胖,在人群中的比例非常高。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超过50%,且肥胖率呈上升趋势。
贾福怀也表示,肥胖会带来很多健康问题,尤其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目前肥胖人群中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很普遍。
相比于肥胖,儿童、青少年营养摄入不均衡的问题同样值得关注。
丁钢强表示,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的关键,是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摄入要充足。然而,当前这一群体的营养状况存在显著的地区间差异:在城市中,儿童与青少年的蛋白质摄入普遍满足需求,但在某些地区或群体中,由于牛奶及优质蛋白摄入不足、偏食或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导致蛋白质及矿物质(特别是锌、铁、铜、硒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整体摄入匮乏,进而出现身材瘦小等营养缺乏性疾病。
针对部分儿童、青少年营养摄入不均衡的现状,丁钢强呼吁社会各界应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以确保这一群体能够健康成长。
但丁钢强也强调,如果膳食摄入不均衡,或者是多样化不能实现,各年龄段都有可能产生营养不平衡的问题。
比如老年人,正面临营养不足与过剩的双重挑战。
丁钢强告诉记者,老年群体的代谢功能相对减缓,伴随着年龄增长,血压和血糖水平往往也会上升。因此,对于老年人而言,维持整体营养平衡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中国,许多老年人仍保持着年轻时的饮食习惯,饭量偏大,喜欢油炸食品,这可能导致能量过剩,进而引发超重和肥胖问题。
此外,老年人在食物选择上存在多样化不足、搭配不够合理等问题,特别是在西部和北方地区,老年人往往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多,而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却相对不足。这种不均衡的饮食结构导致膳食纤维的缺乏,进而影响了肠道功能,同时也伴随着多种微量营养素的不足。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老年人的口味普遍偏重,尤其是北方地区,烹饪时盐和油的使用量较大,增加了健康风险。
“我们现在研究发现,中国居民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达到60%,高血糖的患病率也达到20%—30%,另外血脂异常的人也很多。”丁钢强说。
为了促进老年人的健康,丁钢强指出,应引导他们调整饮食习惯,注重营养平衡,减少能量过剩,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控制盐和油的食用,以实现更加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
“针对国人营养过剩与不足并存的现状,我们要采取措施进行相应的预防和控制,平衡膳食结构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丁钢强说,生命的各个阶段都应做好膳食规划,把食物多样、合理搭配放在首位。
小分子肽助力大健康
目前已证实的人类必需的营养素多达40余种,包含七大类: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这些营养素必须通过食物摄入来满足人体需要。
牛奶是优质蛋白和钙的一个重要来源,但我国奶制品消费却长期不足。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为41.3公斤,仅相当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推荐量的22.6%至37.7%。
乳糖不耐受是制约因素之一。所谓乳糖不耐受,指的是人体乳糖酶分泌不足,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因此,在食用牛奶时会出现反酸、腹胀、腹泻等症状。
丁钢强告诉记者,乳糖不耐受是亚洲人和非洲人特有的症状,而且亚洲人的比例非常高。在中国,有较多的人存在乳糖不耐受。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发布的《2021中国奶商指数报告》显示,1.9亿中国居民有乳糖不耐受症状,65.7%的人认为自己是不能喝牛奶的。
贾福怀也表示,在我国,有超过80%的人群乳糖酶分泌不足。
针对乳糖不耐受人群,有什么解决方案?贾福怀认为,低乳糖饮品、植物性饮品可以作为牛奶的替代。
“植物奶中不含乳糖,却能提供与动物奶相媲美的营养,还有似乳的口感,满足人群对早餐奶的需求。”贾福怀说,植物奶中的蛋白含量是可以媲美牛奶的,有些甚至是高于牛奶的。除此之外,植物奶含有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也高于动物奶,这些都是现代人膳食中必需的。同时,植物奶中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
“植物奶相较于动物奶,无抗生素、无胆固醇升高风险,且适合乳糖不耐受者。而植物奶的优势还在于,通过酶解和发酵技术,将大豆、燕麦、糙米、大麦、藜麦、青稞等杂粮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有机转化,使其更易吸收。同时,通过营养重组技术,多种食材的营养实现科学搭配。此外,通过微囊包埋技术,将椰子油、松子油等优质不饱和脂肪酸做成微囊包裹,提供人体所需的脂肪营养。”贾福怀说。
据了解,肽是一种预消化的蛋白质,可以作为蛋白质的前体合成蛋白质,具有蛋白质的营养功能。肽还是氨基酸的聚合物,是分子结构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一类化合物,由2个或2个以上的氨基酸通过肽链相互连接而成。
通常,学界将由2—10个氨基酸构成的肽链称为低聚肽,将由11—50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称为多肽,而含50个氨基酸以上的多肽,通常称为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最基本、最直接的物质之一。无论从食物中获得的外源蛋白质,还是自身的蛋白质,都需要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贾福怀进一步解释称,现代科学研究显示,蛋白质进入人体后,并非全部直接分解为氨基酸。实际上,在消化过程中,大约三分之一的蛋白质被完全分解成氨基酸,而另外三分之二则以2到6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的形式存在于胃肠道中。
肽具有多样化的结构和组成,研究发现,这些不同种类的肽对人体健康产生了多种益处。
由于低聚肽分子量小,所以其可不需要消化或稍加消化就可以吸收,不仅对健康人群有益,对于病人甚至对做了肠胃道手术的病人也特别有益。
贾福怀告诉记者,低聚肽除了具有营养功能外,还具有增强免疫力、辅助调节血糖血脂血压、抗氧化、保护胃黏膜、改善营养性贫血等多种生理功能。
实际上,肽的应用领域极为广泛,目前肽也作为化妆品的重要成分,展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应用前景。
贾福怀告诉记者,早期肽类物质因其独特的生物活性而广泛应用于制药行业,特别是作为生长激素及其他多种激素类药品的关键成分,这些药品在促进生长发育、调节生理机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肽的用途还在不断拓展,学界对肽的研究愈加重视。据了解,目前国家相关领域对肽相关的研究也正在加强,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4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中,就包含了功能性肽对典型的慢性病人作用机制的一个研究。
“近年来,国家科技、农业、医药卫生等部门对肽的研究非常支持,这也是对大健康产业、对促进人民健康非常好的一个政策。”贾福怀说。
实际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的另外一个膳食原则,就是“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在丁钢强看来,全谷物、大豆、粗杂粮等食物被加工成植物奶后,不仅能够丰富消费者的选择,对健康也很有利。
不仅如此,肽类营养素在提升运动表现、促进体力恢复等方面逐渐展现出其独到的优势。
贾福怀表示,运动人群在运动前食用低聚肽,能够明显增加肌肉收缩力量,缩短运动中产生某一动作的反应时间,使得运动后保持较好的体能。运动后食用低聚肽,能够促进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乳酸的代谢,促进疲劳状况的恢复。
“科学研究显示,低聚肽能够抑制高强度低氧训练过程中氧自由基的产生,减少心肌线粒体氧自由基的生成,提高耐缺氧和抗疲劳的能力。”贾福怀说。
打造“国民好营养”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出,国民营养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国民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营养健康,将营养融入所有健康政策,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
在此背景下,打造“国民好营养”成为学界业界共同探索的课题。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国民好营养”?
丁钢强认为,“国民好营养”就是通过健康膳食,确保每个居民都能均衡获取各类营养素和食物,保持肌体最佳健康状态。通过膳食结构的持续优化和调整,可以降低老年人常见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尿酸等“四高”的发病率;同时,可以预防由于蛋白质补充不足、微量营养素缺乏等导致的营养缺乏病,并有望延长国民的预期寿命。
而在贾福怀看来,“国民好营养”需具有几个特质:一是符合中国人体质特征;二是安全性高;三是拥有科学、均衡的营养配比;四是易吸收,不会给肠胃造成负担。
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专家认为,小分子肽在维持老年人健康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近3亿人,实现健康老龄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人在老年时期,牙齿松动或脱落,胃肠道蠕动变慢,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功能自然减退;还有一些老年人患有慢性肠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消化功能也下降。同时,老年人蛋白质合成速度减慢,也需要更多优质的蛋白质。小分子肽是预消化的蛋白质,达到了不需要消化即可吸收,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的蛋白质营养情况。”贾福怀表示。
近两年,为了管理身材、均衡营养,代餐类食品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代餐食品能替代正餐吗?
贾福怀提醒消费者要科学选择代餐产品,代餐虽能解决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难以保证正餐的问题,但并不能完全替代正餐。“人们需要从不同的食物中获取营养,任何一款代餐食品都不能涵盖所有人体所需的营养素。”
因此他建议牛股配资,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部分代餐,以实现营养的均衡摄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盛配资观点